外资大卖场在华门店全面分析

联商网消息:中国经济进入增速放缓的新常态,2015年,麦肯锡调研显示,中国互联网消费人群中仅16%在实体店购物。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去超市次数越来越少,实体超市线下客户流失严重。

同时,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报告显示,现代渠道(大卖场、超市和便利店)的增长趋势基本与整体市场相同,处于疲软态势,年增长率仅为3.3%。但是,大卖场业态在中国零售市场中仍然是极其重要的力量。

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欧尚之类的外资超市,虽然面临内资超市的追赶压力,虽然自身也出现过一些商品质量、供应链纠纷等不利事件,但因过去的积累、加上本身拥有的品牌口碑和实力,在中国还是处于主导地位。

依照凯度统计,在现代通路中,中国主要外资零售商2015年度占比仍高达16.6%,较2014年17.2%略有下降,具体如下:

为全面评估外资大卖场在中国情况,联商网对中国7家主要外资超市进行了部分数据统计,主要发现如下:

一、外资卖场连锁规模仍一骑绝尘

据统计,截止2015年12月31日,沃尔玛在华门店总计433家,大润发335家,家乐福235家,乐天玛特100家,卜蜂莲花82家,麦德龙82家,欧尚74家,具体情况如下:

就大卖场而言,无论总店数、总商业规模还是单店表现,外资卖场仍总体上高于多数内资品牌,在供应商等级中,外资多为KA卖场,多数具有地位优势。

二、大势之下业绩难独善其身,营运压力挑战巨大

2016年是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三家外资零售巨头进入中国市场的第20个年头,大润发、欧尚、乐天玛特、卜蜂莲花在中国市场也都走过15年。

这些外资大卖场从90年代起纷纷进入中国,到2003年后,零售业进入新一轮的景气周期,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稳步增长,彼时,在中国的大卖场基本完成了初期的跑马圈地,而后进入新一波收购兼并的高潮。

不过,一直处于大肆扩张的外资大卖场们显然没想到,2014年与2015年会是他们所经历以来最艰难的两年,未来如何仍很难评定!

据贝恩与凯度消费者指数统计,2014年,中国家庭光顾大卖场的次数同比减少5%,而且单次购物的件数也有所下降。不仅如此,大卖场的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几乎腰斩,从2012-2013年的7.9%降到了2013-2014年的3.7%,而便利店渠道的复合增长率则达到7.1%。

在这些格局变化中,外资大卖场主要是防守一方,社区超市、便利店的崛起,以及电商的冲击,开始改变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而且,有实力的供应商们也开始向电商渠道倾斜,大卖场们可谓腹背受敌。

从运作上讲,外资大卖场有着相对标准化的体系和更为强大的总部管控,因而在灵活性上相对不足,相对内资零售对零售理论的升级、变种和突破,外资零售虽有其管理价值厚度,但已经很难再为人师表了!

七家超市2015年销售业绩如下:

如果比较同店,数据可能很难乐观。内容不新、便利不足已使得许多大卖场面临购物中心及社区便利商业的人气分流,由于面积超大,外资超市运维成本压力更甚,销售和成本双线挤压,趋势可能长期存在,这对大卖场以租养店的模式都形成冲击,线外招商掉铺、低价失效、一站式场景不足,大卖场的挑战不是一般的大!

三、开店放缓、关店形势仍然难测

2015年七家外资超市开关店情况如下:

从数据上看,外资超市仍有着极强的拓店驱动力,但《2015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2013年以来,大多数零售商减少了新开门店的数量。与2014年相比,外资超市2015年的开店速度也相对减缓。

开店方面,据联商网统计,七家主要外资超市两年度开店数量情况如下图: 

从数据上看,外资超市整体开店的脚步是趋于放缓的,除家乐福及卜蜂莲花,15年同比减少了17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趋缓,面对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在“电商”截胡、新业态升级的情况下,大卖场运营挑战更大,这些外资在开店策略上势必会做适应性调整。

大润发华北区总经理杨伟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单纯发展大卖场模式前景堪忧,依靠线上与线下齐头并进发展的特色化经营将成为行业转型的发力点!

关店方面,七家主要外资超市两年度关店数量情况如下图:

关店主要集中在沃尔玛和家乐福两家,未来关店可能更趋理性化,但后势如何,仍很难评估!

面对刚性向上的运营成本压力和趋势向下的业绩成长,大卖场如何应对电商的价格、社区商业的便利、新业态的体验分流,如何通过存量调整和新店升级赢得消费者的回归,这是评判关店趋势是否会延续的关键,从当前阶段来看,形势仍然难测。

四、门店布局地域与经济特征一致,东强西弱

(一)华东华南依旧是布点的首选区域

从外资超市在各区域分布情况来看,经济发达的华东和华南地区仍是外资超市布点的首选区域。沃尔玛在华东地区有148家店,占总数的1/3,华南地区拥有92家;大润发总共335家店,华东地区150家,华南地区62家,两个区域占了总数的2/3;欧尚总共74家店就有51家在华东地区;卜蜂莲花总共82家店,有31家在华东地区,30家在华南地区。乐天玛特总共100家店,70家分布在华东地区。

总体上看,无论是总门店数,还是新开店的数量,华东华南区域的店面比例绝对领先。七家主要外资超市2015新开门店区域分布如下:

▲注:未显示的是品牌未在该区域开新店

二)下沉三四线城市态势凸显

虽然一二线城市虽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已经不是中国消费增长最快的地方。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一二线城市家庭零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而三四五线城市则达到7.7%。增长潜力巨大的低线城市的城市化进程,让大卖场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2015年凯度消费者指数最新报告显示,在不同业态中,大卖场在重点城市和省级市首次报告负增长(-1.5%),然而在渠道下沉,开设新店的推动下,大卖场在全国市场则有4.4%的增长。凯度消费者指数预测在未来几年,大卖场将在下线城市得到普及。

而从实际的布局扩张来看,也印证了这一点。根据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最新发布的城市分级划分,联商网整理出外资超市2015年在各级城市的新开门店对比表如下:

五、转型迫在眉睫,改善动作频频效果待估

面临中国这样一个庞大且极具空间的市场,外资有着更为迫切的提升需求,各个外资零售也都在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拥抱新热点,赢得新发展:

沃尔玛提升基础业务的同时将电商和跨境业务作为重点。沃尔玛中国1月22日发布的2016年度工作计划表示,除继续加大门店扩张、促进门店改造升级、完善配送体系、增进品牌及供应商战略合作外,沃尔玛中国还将自持购物中心、推广自有品牌、完善进口商品产地直购等工作,并开始在自贸区试水跨境电商平台。

从线上渠道来看,2015年,沃尔玛全资收购电商平台1号店,推出了O2O“速购”平台,而在今年3月22日,又在App上推出覆盖全国范围的跨境电商服务“全球e购”,进军跨境电商,对标亚马逊,沃尔玛必将在电商领域有所企图。

家乐福则在组织机构、物流、购物中心、便利店和电商多领域尝试。事实上,中国业务挑战巨大,对家乐福来说也异常关注。去年3月,家乐福中国启动了史上最大刀阔斧的架构改革——全国24个城市采购中心将合并为6个,首次设立首席营运官(COO)。

将便利店和电商两部门都归到新业态部门下,为大卖场、电商、便利店形成O2O闭环埋下伏笔。从去年5月开始在上海进行网上商城内测,6月正式上线。

去年12月28日,家乐福网上商城App正式上线,今年4月初,家乐福网上商城进入北京,若运营良好,今年起家乐福电商布局将延伸至各地主要城市;从去年开始,在便利店上发力,于上海开出了10家Easy便利店,并以此为凭借,鼓励顾客网上下单到店自取。

今年,家乐福将继续增加在上海的easy家乐福便利店的数量,并有望落户异地; 此外,2015年11月27日,家乐福首家自建购物中心门店,也是家乐福亚洲最大旗舰店在北京四元桥开业。

大润发则以飞牛网为主轴开展相关工作,也在尝试新业态。2013年建设的飞牛网,截至2015年底拓展了1000万注册会员,日均订单量已超过4万单,配送范围覆盖全国,同时平台已经拥有100万SKU,2016年飞牛网计划将品类拓展至300万-500万。

此外,大润发还推出了“千乡万馆合伙人+分销商”计划,将飞牛网的渠道拓展力量渗透至人对人和基层社区;“环球购”的上线,表明飞牛网也想在跨境电商领域分一杯羹。

除了电商、便利店外, 2015年大润发在常州开出了首家精品超市“RH Lavia润辉精超”,开始了新业态的探索;在小业态方面,开始积极与喜士多合作,只是喜士多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并没有大范围进行扩张;同为高鑫零售下的欧尚更加谨小慎微,在上海开出首家精品超市“欧尚Hi”。

麦德龙以多渠道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打通了线上双通路,即在入驻天猫国际后,又入驻天猫超市,事实上,除了上述两个线上渠道,麦德龙的电商渠道还包括自建的网上商城,甚至将门店改造成O2O的线下承载。

麦德龙中国总裁席龙透露,麦德龙希望在2020年成为多渠道的领先者,并将现购自运、便利店、电子商务、食品配送、福利礼品设立为公司的五大业务;麦德龙开始拓展全新便利店品牌“合麦家”。合麦家以进口商品、麦德龙的自有品牌以及可追溯商品为主要卖点。

首批两家合麦家将以特许加盟的方式,于今年5月率先在上海开业,其他城市的合麦家也在筹备中。未来,合麦家便利店是麦德龙O2O版图中的重要一环。

卜蜂莲花所属的正大集团则在新业务方面开始落地。曾经濒临倒闭的卜蜂莲花在2015年完成扭转,亏损额大幅减少;在2015年7月,卜蜂莲花试水新业态,在广州开设自助概念体验馆莲花GO,莲花GO自助购物系统将在未来应用于更多卜蜂莲花超市中。

同时,正大于2015年4月8日在上海开出“CP FRESH MART正大优鲜”便利店,其2016年开业目标是100家门店,2017年160家。此外,母公司泰国正大集团2016年也将带着高端仓储超市品牌“正大会员店”亮相中国,2016年,将在大陆开出2家店,分别位于佛山和苏州,正大集团计划未来5年开设22家正大会员店。

总体而言,各家在电商、新业态和新业务方面有着相对共性的选择,方向趋同而力度有差异,从消费立场上,是否具有足够吸引力有待评估,像电商、新业态等同样面临内资及社会创业者更大创新的挑战,而业务运作更要有个积累的过程,效果待观后效!

总结:

中国零售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外资零售入华20年,经过第一阶段跑马圈地和第二阶段外资零售和国内零售的激烈对峙之后,将迎来第三阶段:和谐共生阶段,从全国布局上看,外资零售处于领先地位,但某些区域,地方零售企业区域优势还是十分明显,全国市场及区域格局各有千秋。

面对中国的宏观形势和消费需求的变化,对于过去有着运营系统优势的外资大卖场来说,船大难调,如何将过去的规模、品牌和资金优势进行延续,如何适应移动互联时代的新需求是挑战,否则,过去的优势有可能变成桎梏,我们看重外资大卖场在创造就业和繁荣商业方面的巨大贡献,也期望在新的形势下,内外资零售共同适应时代,变革创新,从而推动中国零售业的更大发展,再创辉煌!

(来源:《店长》)